从去年开始,价格战的阴云就已经席卷了整个汽车市场,特别是各大合资汽车品牌都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各家汽车巨头纷纷下调售价引发了市场的热议,但是就在最近作为豪车巨头的宝马突然宣布退出价格战,宝马突然不玩了我们到底该咋看?
一、宝马彻底不玩了
据财经网的报道,#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 “宝马下调了销量目标,幅度逾两成。”当某汽车经销商集团负责人向我们分享这一消息时,难掩吃惊之情。对这一消息,我们从另一经销商集团负责人处得到了确认。“宝马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接近宝马方面的相关人士告诉我们,确实调整了销量目标,但具体范围不便对外透露。具体来说,宝马换了思路,不再跟着业内卷价格,不会机械地为了追求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避免影响企业和经销商的健康发展。
自2023年春节以来,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尽管期间有所缓解,但整体态势依旧严峻。许多车企选择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导致行业内“内卷”现象严重。过低的售价虽能吸引消费者,但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削弱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空间,最终可能会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不是越便宜越好的,一分价钱一分货,过低的价格背后,可能是看不见的风险。
对豪华品牌来说,降价谋销量的决策难下,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品牌价值的折损,这恰恰是豪华车最大的护城河。
2023年8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高翔曾表示:宝马希望保持价格稳定,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所以我们不会加入价格战,也不会每周调一次价格,因为这并不是最有利于客户的方式。
二、彻底退出价格战的宝马想干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价格战曾一度成为众多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然而,宝马却选择了退出这一激烈的竞争漩涡,这一决策我们到底该如何分析看待呢?
首先,从去年开始,全球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这场战争看似为企业带来了短期的销量提升,实则是一场“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价格战的本质是通过降价促销来吸引消费者,短期内确实能刺激销量增长,但长期来看,它破坏了市场秩序,压缩了利润空间,导致参与竞争的企业陷入囚徒困境,即无论单方面还是集体降低价格,都无法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反而会因为成本和利润的双重压力而陷入恶性循环。
其次,对于宝马来说,在这场价格战的乱局中选择退出,其目的显然是希望能够摆脱这种“自损”的局面,维护自身一直以来树立的高端品牌形象。宝马作为一家以高端豪华车型著称的汽车制造商,其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建立在高品质、高性能、高工艺以及独特的设计和技术创新之上。参与价格战可能会使其品牌形象与低价、促销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削弱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定位。
一直以来,宝马的目标客户群体往往更注重车辆的品质、性能、舒适性和品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而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通过退出价格战,宝马可以继续专注于为这一客户群体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对于豪华汽车的期待。
此外,维护高端形象也有助于宝马在二手车市场保持较高的价值。一辆保持高端形象的宝马车型,在二手市场上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价格,这对于品牌的长期价值和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然而,价格战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其具有很强的“惯性”和“粘性”。一旦企业选择退出,其市场份额很容易被其他竞争对手迅速抢占。在价格敏感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往往会因为价格因素而选择其他更具价格优势的品牌和车型。其他车企可能会利用宝马退出价格战的机会,进一步加大降价力度,吸引那些原本可能选择宝马的消费者。此外,下调销售目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份额被抢占的问题。销售目标的下调只是一种被动的应对措施,而无法阻止竞争对手的进攻和市场格局的变化。
第四,宝马撑不住价格战的事实,预示着这场汽车行业的大规模价格战可能即将迎来转折点。价格战不仅是对产品价格的较量,更是对企业综合能力的考验,包括资金实力、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等。宝马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之一,尚且难以持续承受价格战带来的压力,其他企业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这或许意味着,随着价格战的持续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不得不重新评估其战略,考虑是否继续参与这场消耗战。最终,价格战可能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促使企业回归理性竞争,注重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