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这个近年来热度居高不下的话题,似乎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然而当你环顾全球,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似乎都不那么"积极"。
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宁德时代的老总对此给出了一个颇有见地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怎么说。
全球新能源发展困境
尽管新能源汽车被视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但除了中国以外,全球其他国家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步伐却相对缓慢。各国各自为政,难成合力,这背后有着诸多原因。
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如充电桩、换电站等,这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无异于是一个烫手山芋。
一方面,这些投资动辄上亿美元,对财政状况并不乐观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而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电网改造、土地征用、施工审批等诸多环节,政府部门间缺乏统筹协调,企业单打独斗也难以推进,导致项目进展困难重重。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成熟,不同国家和企业在技术选择上各执一词,眉毛胡子一把抓。
日本一直在氢燃料电池上不遗余力,欧洲则偏好插电式混动技术,而中国则以纯电动为主攻方向。
这种技术路线的"三国杀",导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如同一盘散沙,缺乏协同效应,企业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困难。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是一大挑战。许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问题仍心存疑虑,担心出门遇到"里程焦虑",充电还要排大长队。
加上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普遍高于传统燃油车,动辄比同级别燃油车贵出几万块,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这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除了上述共性问题外,一些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还面临着自身的特殊挑战。美国幅员辽阔,许多偏远地区电网覆盖不足,难以满足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日本国土狭小,寸土寸金,建设充电设施难觅合适场地;欧洲国家间政策协调不一,跨国出行充电标准不统一,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尽管欧美日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起步较早,但受传统车企利益、关键技术短板、配套设施滞后、消费者观念转变慢等多重掣肘,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后来居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