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汽-大众ID.7 VIZZION正式上市。
即使是家用车,对于看重颜值的汽车消费者来说,第一个优势——个人觉得是ID.7 VIZZION的外观造型设计。主打的颜色是“云杉青“,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名字,也一改燃油B级车偏向稳重的设定,青绿色的外观一眼看上去就更加来“电”。
前脸造型和整车有一个很大的特征,面差过度平滑、接缝都很小,对于EV车型来说也能降低风阻,所以大家第一眼会觉得它很流畅,此外掀背的造型也让ID.7 VIZZION显得更加运动和个性。
20万-30万元的中级轿车市场,目前可以说依然还是合资的天下。个人觉得原因无外乎,合资/外资品牌的定位比较清晰,而中级轿车多样化的用途往往都要挂钩品牌形象为车主做人设的补充;其次,合资/外资品牌在驾乘体验上,总体还是有着更深厚的经验基础。
产品力是决定成交的关键,从ID.7 VIZZION的配置上我们看的一汽-大众甚至大众集团对这台车的重视程度。
好的轿车,尺寸空间要大而得当
很多人都不相信同轴距的轿车空间会比SUV来的“有效”,而为什么新势力往往会用一台SUV车型起家。其背后有重要的两个因素,除了消费者更愿意买SUV的单外,就是铺在底盘上的电池不太好做薄,所以轿车没那么好“做”。
ID.7 VIZZION的尺寸为4956*1862*1537mm,这个尺寸真是暴打同行了。当然也因为要保障二排的头部空间,做成了掀背的设计。一般B级轿车的轴距是2.9米附近居多,ID7则因为纯电平台的原因做到了2.965米,在车展上第一次亮相时我也抢先体验过后排空间,有地台但高度不高。
以我带娃经验来看,对后排空间需求最大的是服务婴儿的妈妈,当后排纵向空间足够转身,就不会再有局促感。而尺寸再往上到D级车,过宽的后排会让人有种空旷的不安全感。(做老板也不容易啊)
前面说了,轿车由于垫高了后座的高度,要通过溜背或者掀背来抬高、后移C柱,但很多车型没能把后备箱空间做好,很难平衡好看和实用。这一点上ID.7 VIZZION以非常大众的方式兼顾了两者,海外已经有旅行车版本露出,也期待国内有一线引进的希望。
实际上大开口的掀背尾箱对于轿车来说是最合适的,开合尺寸最接近SUV的表现,并且还有门槛低的独特优势。
智能化表现或许有惊喜
过去合资的智能化总是被批评,从硬件(屏幕尺寸规格)到软件生态,再到交互,比如语音识别的准确率,以及语音控制可以实现的功能等。在众多的媒体评测视频中可以看到,ID.7 VIZZION搭载的 ID. OS 2.0非常能打,大概率能颠覆消费者对大众甚至对合资品牌车型车机交互的固有印象。
与之前ID系列的座舱风格类似,ID.7 VIZZION也是小仪表+大中控屏幕的设定,后者尺寸为15英寸,分辨率为2240*1260。“电容屏+接近无边框”放在今天市场里也就大众应该有的正常水准,搭载了一些很实用的小技术比如防反光涂层等。但在各路媒体对这个ID. OS 2.0的评测中,我发现有几个巨大的提升:
首先是UI设计,终于有那么一点向手机习惯靠拢了。比如左侧车辆信息栏,把快捷按钮挪到顶部罗列并支持自定义。
车载导航的地图信息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和高德地图合作,路线的规划和地图细节的展示都不逊色于手机导航,且由于屏幕足够大,上下匝道的细节也能同屏展示在地图界面的左上角,让驾驶员一览无余。
ID.7 VIZZION给配备一位ID. Mate语音助手。区别于过往凑数的语音助手形象,这次的ID Mate的识别率和方言识别能力都在主流水平上,除了常规使用的语音导航,天气信息查询和媒体播放外,语音控制也覆盖了座舱内大多数的功能。后来查了一下资料,ID.7 VIZZION语音识别是和科大讯飞合作的。如果你使用过科大讯飞的产品就能懂这种——哪怕你含着水说话,它依然能给你整理好会议纪要的爽感。
驾驶辅助功能方面,ID.7 VIZZION搭载了全旅程智能辅助驾驶系统Travel Assist 3.0,带全速域的ACC和车道保持功能。另外从B站一位测试工程师那里看到,ID.7 VIZZION带记忆泊车功能,功能可以在驾驶员完成一次记忆(泊入+泊出)后,后续能自主完成泊车和出库的动作,大众车主也不用羡慕新势力一键出入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