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一把辅助人类提升主动劳动创造能力的“双刃剑”
人工智能,将人类智力成果附带动力机械化,利用附带动力机械工具突破人类主动劳作过程中的生理局限,比如人类孩子需要从零起步历经漫长的时间模仿练习主动劳作技能,人工智能工具则能实现快速更新迭代,其劳作能力可大量普遍复制;人类主动劳作受生理限制,需要大量的休息时间+饮食补充能量,非故障状态下人工智能可无休止性地劳作。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所有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
人类,自然生命物质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按照自主生存意愿并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形成完备抽象字符文明的动物族。自然资源为公—>先占先得—>强者多得—>多劳多得,农业、畜牧业、工业、服贸业、金融保险业......在自然物质基础之上,现代人类建立起了复杂多元且相对自主可控的生活物资补给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土地是财富之母,植物是动物食料之本,劳动是人类社会财富之父,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是决定人类主动劳动创造能力的核心三要素。劳动者就是人类自己,不同人类个体的综合劳动创造能力不同;劳动对象是人类从事劳动创造的基础,基本包括除人类自身之外的所有自然物质;劳动工具是人类提升主动劳动创造能力的辅助用具,木棍、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附带动力机械工具、附带动力智能机械工具【以下称人工智能】等都是人类曾经或者正在使用的生产劳动辅助用具。那么,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是一把辅助人类提升主动劳动创造能力的“双刃剑”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资源为公,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主动索取,植物需要主动吸纳水分+微矿物+阳光能量、植食动物需要主动寻觅食物+逃避肉食动物捕杀、肉食动物需要主动巡捕猎物。作为杂食性社群性哺乳动物,现代人类通过主动耕种收获植食、主动饲养获得其它动物的肉+蛋+奶、主动改造将自然物质加工成生活辅助用具。同时,现代人类还根据不同主动劳作的相对适用价值,形成了兑价相对公允的不同职业劳动分工&协作体系。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农民,通过主动耕种获得植食、牧民,通过饲养获得其它动物的肉+蛋+奶、工人,将其它自然物质制成人类日常生活与生产劳作辅助工具......不同人类职业劳动者通过劳作获得部分生活物资。倘若某人需要使用其他人的主动劳动创造成果,那他则必须拿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富余部分做交换兑价。因此,纵览千万年人类文明进化历程,不具备独立自主劳作的孩子们需要父母抚养,逐步失去劳作能力的老人则需要儿女赡养。
失业,身心发育健全、岁数超过法定成年年龄且尚未达到退休年龄、愿意并有能力从事主动劳动创造,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为失业。智慧农业、智慧养殖、智慧工厂、智慧物流、智慧仓储、智慧客服、智慧家政......悄无声息间,人工智能已经替代了许多原本只有人类能够从事的主动劳动创造,原本革新劳动工具可以拓展人类主动劳作领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人类文明进化模式到人工智能这里失灵了,人工智能普及程度越高的地区劳动人口失业现象越普遍。有鉴于此,我国自2023年8月起暂停发布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但逐年下滑的人口生育能力却实实在在反映出被迫移居城镇的青年劳动者们当下的生活状况已非常糟糕。
能为你遮风挡雨,同样也能挡住你需要的阳光。人工智能机械的种地效率比人高、人工智能机械给饲养的动物提供服务比人更精准、人工智能机械加工能力比人强......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人认为人工智能会将人类社会建设的更好。但是,您可别忘了,人工智能它本就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一种劳动辅助工具,它属于私有物品。因此,人工智能的劳作成果必定归极少数人所有,人工智能必然挤掉一大批一线劳动者的工作机会【也就是生存机会】。
双刃剑,两面都有刃,形容事情的双重影响性、既有利也有弊。从提升人类社会主动劳作能力角度,人工智能比人类更方便高效;从维持人类社会持续繁荣发展角度,人工智能必然导致大量人类劳动创造成果被极少数人把控,继而阻碍人类社会分工协作体系有序平稳循环。更进一步,倘若人工智能工具的拥有者使坏,人工智能将成为屠戮人类的闸刀,比如初级人工智能型武器已经上了战场。所以说,人工智能,一把辅助人类提升主动劳动创造能力的“双刃剑”。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