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出现在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里的这道作文题,其实也是很多人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则疑惑。如何解惑,记者和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黄圣君聊了聊。
杨素平 摄
AI帮助我们解答的问题越多,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未知问题会更多
“AI解答的问题越多,我们所了解的未知问题会更多。”周志华给了一个带有哲理思考的答案。他发来了一张图,图上是两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周志华表示,用AI回答问题,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这两个圆,“知道的越多,就更能知道自己的无知。好比一个圆,我们知道的在圆内,不知道的在圆外。知道的越多,圆就越大,圆所接触的未知也就越多。”
这种“知无涯”的探索,正是人工智能的魅力所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黄圣君表示,科学技术的进步只会拓展我们思考问题的范畴和角度。“比如高考题里的这个问题,就是人工智能发展之后才会提出来的。”某种程度上,AI在快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同样也在“制造”一些新的“问题”,“问题”的数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越来越多。
别全依赖AI,它的正确率也不是100%
越来越多的问题,是否需要AI更加高效的“开足马力”?不要全部依赖人工智能,它解答问题虽然高效,但正确率并不是100%。
以今年上半年风靡全球的人工智能视频大模型Sora为例。网络上有一个流传的AI生成视频,杯子倒了,液体从杯子下方流出来。“其实杯子还没碎,但液体已经从杯子下方流出来了。这是因为AI视频制作,是基于很多原来的视频数据的处理,并没有知晓‘杯子倒下’的背后所蕴含的物理规律。杯子没破,液体不会流出来,只能从杯口流出来,这一规律AI不知道。”周志华说。
要让AI学会物理规律,将知识和AI相结合,这件事没这么容易。周志华告诉记者,AI的学习能力还没这么强,“如果你仔细看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你也许能挑出很多毛病来。这一点不管对我们现在的电影行业,还是纪录片行业,AI还远远达不到‘能用’这个程度,只能提供制作特效等辅助,提高效率,以此减少人类的劳动量。”
最终解答“新问题”的,还是人类自己
所以,我们对于AI不能过于恐惧,也不要认为它是“万能”。“AI永远只是个辅助工具。要实现‘AI不出错’这一目标位,在现行的技术路线下还是看不到解决方案的。这也是我们前沿的研究问题。”周志华说。
给AI改错这件事,还是得人干。每隔一阵子就要被翻出来讨论一圈的“人工智能取代人”话题,教授们有着不一样的观点。“大众所担心的‘取代’,倒不如理解为‘迭代’。” 周志华依然以大模型Sora为例,“过往的担任拍摄、后期等岗位的影视从业人员,未来也许只需要专业从事‘改错’就成。这无疑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这一部分从业者,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开展更美好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