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号的高规格会议,又一次提及了房地产,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并没有在需求端上着墨太多,重点说的“供给端出清”。
先把原话贴出来:“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
这次的会,有点不一样。
咱们盘一盘关于房地产重要节点的会议,上半年有三个。
第一个是430,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
既说了存量,又说了增量。
这场会,首次提出了消化存量,引发了“去库存”的遐想,所以我们看到36个月以上的高库存城市暂停拍地。
同时也说了优化增量,那更好理解了,引导购房需求嘛,所以我们看到杭州成都西安一股脑全放开了。
第二个节点当然是517,15%首付,取消利率下限,上海5改3,广州全放开,主打刺激购房的需求端。
同时,又很详尽的部署了回收存量土地房产,商品房收储的路子。
第三个重要节点,就是6月7号这一次。
这次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
注意用词,继续研究“新的”去库存措施,还加上了“解放思想”这个词。
都用上“解放思想”了,显然,除了既有的首付利率限购、棚改、国企收房,再大胆一些,还有更多更具想象力的招数没使出来。
为什么这次格外强调“去库存”?
因为需求侧的政策最容易执行,手起刀落,首付降到15%,利率下限取消,不再审查购房资格,连夜就能落地,执行的那叫一个快。
平安证券的统计,50城新房在517新政后21天时间里,累计成交套数比前21天环比增长18.8%,但6月(截至7日)日均成交环比5月又降8.1%。
需求端的措施出的快,热度来的快,效果消失的也快。
反过来,供给侧的出清难度,不是一个量级的。
我上一期跟大家聊过,为什么降首付利率都没用呢?因为从供给侧新房的出清,再过渡到二手房的出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咱们拿收房来说,现实比预想的要复杂。
粤开罗志恒总结了两种模式。
一是地方向房企收购待售新房,用作保障房。
二是以旧换新,路数有很多。
要么是中介帮卖代售,居民、中介、开发商三方合作,一边卖旧房,一边锁定新房房源。
要么是市场化的旧房换购,或者国企下场收购旧房用作保障房或者转卖,同时要求居民选择指定范围的新房。
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收房模式,能不能跑的通?能不能做到市场化?
天风宏观算了一笔账:如果以稳定房价、缓解地产压力为目的,国资需要以市价或者高于市价的标准进行收储。
当前的二手房租金回报率,大致就是政府收储作为保障性住房的预期回报。
如果以当前 2.25%的PSL利率或者2.3%的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国资的融资成本,截至 2023年11月,38个样本城市中,仅有14个城市的二手房租金回报率高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