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欧盟宣布将于7月4日开始对来自中国的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在这份名单中,拟对中国比亚迪汽车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加征20%的关税,对上汽集团加征38.1%的关税。这意味着加上原本10%的关税,中国电动车想要进入欧盟成员国市场,最高需要交48.1%的关税。
毫无疑问,高达48.1%的关税的征收,势必将严重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不过,在针对中国进口电动车这一块,欧盟为何不一视同仁,反而是国人眼中很拉胯的上汽成为了“出头鸟”?
从2023年中国品牌欧洲销量排行榜来看,上汽被欧盟“特别关照”,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几年不俗的销量表现给欧洲市场带来了很大压力,欧盟成员国必须得做出点什么来保护本土企业。
但是,仅仅从销量来看待上汽被欧盟针对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上汽这些年重视国内市场,同时也深耕海外市场,逐渐掌握了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已经具备了顶级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在上个月举行的“向新十年 上汽集团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上汽发布了新一代“七大技术底座”和众多黑科技,吸引了全球行业目光。比如,上汽全固态电池将在2026年实现量产,它的能量密度将超400wh/kg,同时电池稳定性和耐低温性大大提升,有望补齐纯电车的技术短板;星云平台进一步提升节能降耗水平,通过能量闭环技术,挑战纯电整车能耗“每度电12公里”的行业记录;零束智能车全栈方案3.0,实现“中央集中式+区域控制”,支持L3级量产自动驾驶,将于2025年全面落地。
站在行业发展角度上来说,上汽积极开发新技术,深耕国际市场,既符合自身利益,也符合行业发展规律,这点无可争议。欧盟政府与其花费精力去研究贸易保护政策,倒不如鼓励欧洲车企进行技术开发,与中国车企进行一场公平的正面竞争。
所以我们认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车企加征惩罚性关税,推出激进保护主义的政策,最终“惩罚”的会是欧洲汽车消费者,损害欧洲汽车消费者的利益,并不会影响中国汽车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