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让大学消亡吗?人工智能会让一些专业教育消失吗?人工智能会替代大学的老师吗?在谈到人工智能给大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被问到最多的三个问题。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与教育论坛上,他对这三个问题给出解答,观点明确:AI越无处不在,就越需要HI(Human Intelligence,即人类的智能)来进行互补。
“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人工智能会推动大学人才培养的变革,这是毫无疑问的。优秀的人才,也会推动人工智能更高质量地发展。所以我认为谁能够把AI和HI结合好,谁就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高等教育和人才的中心。”丁奎岭说,将教育史和科技史结合来看,有一点是延续不变的——人才培养是大学唯一不可替代的功能。
图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丁奎岭认为,优秀的人才也会推动人工智能更高质量地发展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让一些专业教育消失。丁奎岭认为,在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并非无所不能。AI更擅长于解决有规则可依、工作量巨大的问题,但是还不太擅长解决高度抽象、需要“灵光一现”方能解决的问题。“以数学为例,人工智能让复杂的计算不再困难,但新数学概念的抽象、数学定理的发现依然靠人;以法律为例,人工智能让繁琐的文书和条例的检索工作不再困难,但公平正义、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依然靠人;以文学创作为例,人工智能让中规中矩的完稿不再困难,但文以载道的‘道’,歌以咏志的‘志’,诗以言情的‘情’依然靠人。”丁奎岭说,越是AI无处不在的时代,越需要HI来互补,越要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HI和AI携手,方能让专业教育从繁杂的通用知识中解脱出来,更关注其核心竞争力。
有人提出,人工智能将会替代老师的作用,丁奎岭认为,这种说法还为时过早,更多的是通过AI加HI来提升教学体验和教育增值。AI的持续演进,将支持更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许多知识本身是动态的、多样的,长期从事该领域前沿研究的老师,往往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带领学生来共同探索,因此需要提升人工智能在面对动态未知问题时准确输出的能力,避免给出似是而非的答案。
“在高等教育的场景下,我们希望打造这样的人机关系,人工智能可以陪伴人学习,可以与人合作学习,但不能替代学习,要实现可控。”丁奎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