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幸福研究院“幸福三人谈”论坛现场
2024浙江高考作文题:人工智能。考试刚结束,ChatGPT已经交卷,登上热搜。
自从ChatGPT横空出世,AI大模型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感觉到智能时代的便利。然而一边用得爽,一边也有担忧。
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就被AI取代了?就像今年的高考,AI写的虽然不是满分作文,可能也比相当多的考生得分高。
那么,未来世界会像科幻电影一样,被机器人称霸吗?
6月6日晚,人工智能专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相聚在浙大城市学院幸福研究院,深度解读这些问题。
“AI大潮中的真假虚实”,这就是“幸福三人谈”的首期话题。
浙大城市学院发展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罗卫东
“说到AI,我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恐惧’。” 浙大城市学院发展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罗卫东说。
浙大城市学院钱塘特聘教授、哲学家陈嘉映
浙大城市学院钱塘特聘教授、哲学家陈嘉映则把AI的能力称为“无感的计算”。
轮到人工智能专家陈小平了,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世界最美机器人之父,他先开了个玩笑:“感觉今天在座的是法官和陪审团,就我是被告。”
接下来,陈小平就颠覆了所有人对AI的认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
AI相比人类智能
青似于蓝而异于蓝
你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很可能都是错误的。
也许大部分人认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要让机器学会像人一样思考。
然而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在70多年前就拒绝了这个理念。
图灵认为,“重要的不是智能的机制,而是智能的表现。”
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所以他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这个测试的本质就是根据功能表现而不是内部机制判断机器有没有智能。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就被认为有智能。发明AI这个词的麦卡锡,对AI的解读与图灵的观点一致。
70多年过去,人类创造出了AI大模型。很多人觉得,大模型看上去聪明极了,完全像一个人类。那么,它有什么破绽吗?
“研究大模型的‘奇异表现’,会发现有趣的现象。”陈小平说。
所谓奇异表现,就是AI给出的特别好,或者特别差,并且难以解释的回答。
一个测试是询问名人出生月份的奇偶性。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神奇的是,大模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开始居然是随机的。
后来,研究人员给25000个名人的出生月份加人工标签,对大模型进行补充训练。调教一番以后,它的正确率大大提升。可是,这不代表大模型学会了一切上下文中数字的奇偶性。
这说明它根本不理解什么是奇数和偶数。